2023-07-05 10:34:21
来源:掌上衡阳客户端 | 编辑:李霞 | 作者:李少华
浏览量:83290

九旬高龄的李建飞老人,依然保持每天看2小时书的习惯。
3年,4本党史笔记,数万字的读书心得,这是90岁老党员李建飞送给自己的今年“七一”节日礼物。6月30日,在他的家里,老人摊开笔记,开心地与记者分享自己学习党史的心得和收获。
每一本笔记,李建飞都亲手用白线穿好,工工整整地装订成册。打开扉页,是老人抄录的入党誓词,字迹工整,下笔坚实。每一页笔记,都是老人摘录党史书籍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后面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详细记录了是哪本书、哪一页。字里行间流露着这位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对党的初心和信仰。出生于1933年的李建飞干了一辈子的教育工作,退休前是石鼓区五一路小学党支部书记。老人的家里布置简朴,但收拾得干净整洁。靠着床边的一个旧木书柜特别显眼,上面分门别类地摆满了党史知识、人物传记、健康养生等书籍。读书是李建飞老人最大的爱好,他教了一辈子的书,也读了一辈子的书。已是九旬高龄的他依然保持每天看2小时书的习惯,早饭后的8—10点是他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每年,五一路小学党支部来看望慰问时,他的唯一要求就是“多送几本书”。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五一路小学党支部给李建飞送来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5本书籍,他如获至宝。“2021年5月13日至2021年12月中旬,约8个月时间读了5本书。”一篇《学党史几点收获体会》的文章,记录着老人那段时间学习党史的过程。“我们党是勇于实践创新、善于理论创新的,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举措、新理念,不学习就会跟不上时代。”在与记者聊天中,李建飞老人对“中国式现代化”“五个必由之路”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理念、新提法、新论断信手拈来。读党史,李建飞老人真正做到了细读、精读、深读,重要的句子和段落,他都用铅笔画上横线,读到精言妙句,还会写上批注。翻看笔记,“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知识点,他都进行了归纳总结。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些在网络上唾手可得的东西,李建飞老人却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但他乐在其中。党史也是涵养好家风的“营养剂”。李建飞有3子2女,他对子女孙辈要求十分严格,“清白传家”是老人的传家之宝。祖孙三代有8名党员,虽然他们从事的工作各不相同,但老人对他们要求都是,要“清廉正直”“敬业奉献”,要感恩党、感恩国家。李建飞老人不但这样要求孩子,自己也以身作则。大儿子李运南清楚地记得,父亲在担任校长时,学校要修围墙,有一天,一名小包工头提着一篮子鸡蛋来到家里,希望在工程上得到照顾。李建飞十分愤怒地把他“请”了出去,说:“要是把东西留下,这个工程明天你就别做了!”老人生性温和、与人为善,那也是李运南第一次看到父亲发这么大的火。李建飞老人的小儿子在一家国企从事工程管理工作,老人经常告诫他,要清正廉洁,在工程上不能以权谋私,要对得起党组织的信任。小儿媳妇刘晓梅也是一名人民教师,2019年她想去怀化的山区学校支教,老人得知她的想法后,非常支持,还主动帮她做通其丈夫的思想工作,要她放下思想负担,克服艰苦条件,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带给山区学校的孩子们。家风家教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前不久,李建飞老人还以妻子肖秀华的一生为蓝本,写成了一本家教活教材,并复印6本,准备在妻子逝世十周年的时候送给几个子女。肖秀华于2014年去世,享年82岁,他们共同生活了62年。在李运南的记忆中,父母伉俪情深,从未吵过架、红过脸。在这本家教教材中,李建飞记录了妻子这样一个小故事:1978年,肖秀华在五一电器厂上班,负责给电焊钳加工打磨,因为是新手,一位与她搭档的老师傅不愿意将自己加工的产品和她的产品一起去验收,因为工人是计件算工资。肖秀华没有怨言,而是自己刻苦钻研,一个月后,她打磨的产品比这位老师傅的还好。看到这种情况,老师傅又提出合伙验收,肖秀华不计前嫌,两人合伙了很多年,还成了好朋友。李建飞常常把这样的故事讲给孙辈们听,希望他们在工作中也能传承奶奶谦让、勤奋、敬业的美德,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干出一番事业。在家教教材的最后一页,李建飞老人写上了这样一段话:“家教好,则家风正;家风正,则家道兴;家道兴,则国家盛。”他说,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优良家风的“养分”,家道自然兴盛,国家也会更加富强。在一本学习笔记的封面,李建飞老人写着“活到老,学到老”6个大字。他也一直践行着这句格言。学党史怎么学?细读精读深读悟伟力。正因为如此,已经90高龄的李建飞老人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理念、新提法、新论断信手拈来;正因为如此,老人也做到了学而有效增长知识,学而有悟升华思想。学党史怎么用?学以致用见真章。老人把党史当作立德树人的教科书,当作涵养好家风的
作者:李少华
责编:李霞
来源:掌上衡阳客户端